中国先贤人物素材
孙如明
2023-09-13 12:13:08
0

中国先贤人物素材

 

秦始皇:千古一帝

 

秦始皇(前259一前210),姓,赵氏,名政,“始皇帝”,是中国战国末期秦国君主,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他建立了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万里长城,筑灵渠,沟通水系。他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秦朝建立。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严重地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于是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六国史书和私藏于民间的》《书》,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为止,史称“焚书”。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当时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术士坑杀,即为所谓的“坑儒”。

【立意角度】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采用君主专制制度、推行中央集权,以及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统一天下后推行多项政策,例如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等政策及典章法制,对日后中国历史的影响,可以说是广泛而深远。但另一方面,秦始皇在位期间亦进行了多项大型工程,包括修筑长城、阿房宫、骊山陵等,过重的徭役和严苛的秦法,亦是秦朝在他死后速亡的其中一个原因。

【适用话题】1功过是非。(2)褒贬参半。(3)志向远大。4雄才大(5)政革创新。

 

张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张良(约前250一前186),字子房。张良是末汉初伟大而又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图谋恢复韩国,从事抗暴活动,结交刺客,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成。后更姓换名,亡匿下邳,遇黄石公,得《太公兵法,深明韬略,足智多谋。秦末农民战争中,聚众归刘邦,为其主要“智囊”。灞上分封时“为汉王请汉中地”。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被封为留。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史记•留候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初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立意角度】张良在自我神化的同时,不动声色地完成了神话刘邦的历史性任务。而只有刘邦被塑造成半人半神、奉天承的领袖之后,大汉王朝才算真正立了起来。在这个意义上,一个张良所发挥出来的作用,的确要胜过十万精兵。也因此,刘邦终其一生对张良都毕恭毕敬,行礼如仪。

【适用话题】(1)文韬武略。(2)机智谋略。(3)泊名利。

 

 

武则天: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624-705),名武,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十四岁入后官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至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武则天认为自己好像日、月一样崇高,凌挂于天空之上。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由一个女成为一个女皇,主宰了46年的江山,干了诸多石破天惊的大事,她不倾喜诉悲,也拒绝了别人对她歌功颂德,却在自我评价上留下了一张白纸,立了一块无字之碑,功过是非任由后人去评论,昭示了一代女皇令世人无法企及的智慧与卓识。

【立意角度】翻开一页页历史的书卷,大唐的风尘,滚滚而来,无字碑上的泪与血,折射出一个纤纤女子的传奇人生,风云变幻的大唐旗帜上,你以女人特有的温婉,融化了冰刀霜剑,执著与坚韧,写了政治所有的热情,让大唐的历史,承载出辉煌的伊始。你谜一般的无字碑栉风沐雨,千余年来,昂然挺立,仿佛在向世人诉说着: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适用话题】(1)求贤若渴。(2)功过是非。(3)智慧胆识。

 

祖逖:北伐中流击楫

 

祖逖是东晋著名的将领。自从匈奴人占领中原,北方有许多人避难到南方。祖逖也带了几百户乡亲来到淮河流域一带。在逃难的行列中,祖逖主动出来指挥,把自己的车马让给老弱有病的坐,自己的粮食、衣服给大家一起吃用。大家都十分敬重他,推举他做首领。背井高乡的北方人,都希望祖逖带领他们早日恢复中原故土。为了能够得到东晋朝廷的支持,尽快收复失地,祖逖渡江到建康,向琅琊王司马睿表达了希望朝廷出兵,派他渡江前去收复中原失地的想法。司马并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是听祖逖说得有道理,就勉强答应他的请求,派他做豫州刺史,拨给一千个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叫他自己想办法。祖逖带着随同他一起来的几百家乡亲,组成一支队伍,横渡长江。船到江心的时候,祖逖拿着船桨,在船舷边拍打(文言是“中流击楫”),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扫平占领中原的敌人,决不再过这条大江。”他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过江之后,祖逖牢记誓言,带领自己组建的军队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晋元帝即位后,因为祖逖功劳大,封他为镇西将军。但是,由于东晋内部政权的倾轧,祖逖忧愤而死。他虽然没有完成恢复中原的伟大事业,但他那中流击楫的英雄气概,一直被后代的人传诵。

【立意角度】之所以被人千古传诵,是他身上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忧国忧民情怀,以及不惧危难、迎难而上、敢于同险恶的形势作艰苦卓绝斗争的英雄气概,使在黑暗中的人看到了光明,在逆境中的人感受到了意志的强大力量。

【适用话题】(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意志。3)逆境。(4英雄

 

 

 

王羲之:儒雅飘逸、高洁傲世

 

王義之303-361,一作321-379),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法善隶、草、、行各体,精研体势,广采众长,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虞启蒙,七岁善书。后又从卫夫人学书。

王義之善于转益多师,当他从卫夫人的书学藩篱中脱出时,他已置身于新的历史层面上。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对书法入迷,以致于发生误用墨水饼吃的趣事。而他的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立意角度】王羲之博精群法,推陈出新,开一代新风。他具有儒雅飘逸、高洁傲世的气质和个性。魏晋清世风给他以深刻的影响,他退隐山林,以吟诗作书为乐,故其书风清峻飘,含蓄蕴藉,如行云水。

【适用话题】(1)刻苦。(2)废寝忘食。(3)创新。4兴趣。

 

 

巴金: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

 

巴金1904-2005,原名李棠,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妻子萧珊。在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影响下,他开始大量阅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逐步接受反帝反封建、科学民主等进步思想。1921年肄业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1927年1月赴法国巴黎求学。在法期间,一方面大量阅读西方哲学和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时时关心着中国,写下了反抗黑暗势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从日本学习归来后,他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编辑和出版工作上,支持许多进步作家的创作。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担任郭沫若主持的救亡日报的编委,并和茅盾共同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杂志,其间写下不少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文。曾任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中国作协主席,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4月2日,巴金获得但丁国际奖。巴金被认为代表着中国大陆知识分子的良心,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革命博物馆。

【立意角度】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宇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适用话题】(1)爱国。(2)民族情感。(3)理想。(4)信念。

 

《西游记》导演杨洁:一部戏树起的丰碑

 

2017年4月15日,中国一位杰出的导演杨洁女士在北京辞世,享年88岁。

杨洁,1929年出生在湖北麻城,其导演的1986版《西游记迄今播出3000余次,是世界上迄今播放次数最多的电视剧之一。她的逝世,无疑是中国文艺界的巨大损失。

《西游记何以成为长久以来寒暑假的霸屏魔剧”?用杨洁导演的话说:“因为我们是在搞艺术,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

杨洁本人曾在受访时回忆,拍摄《西游记就像漫漫取经路:“我们也是经历九九八十难,才能够取到真经

接到《西游记拍摄任务时,杨洁已是52岁。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制片人,领导就直接让她兼任了。所以杨洁不仅要拍戏、修改剧本,还要负责剧组经济上的统筹,把健康都透支了。

杨洁在拍戏时强调精雕细刻。为了一个好镜头不惜踏遍万水千山,甚至承受很多病痛的折磨,有一次,她还差点跌入悬崖。西游记的拍摄,辛苦到让人难以忍受:吃的是面包,喝的是山间的泉水,面包发霉、供水不足、中暑晕倒都是常有的事,甚至多次出现演员因无法忍受艰苦条件而罢演离开的情况。

当时拍戏根本赚不到什么钱,整个剧组都是按剧集领工资的。6年才拍完25集,杨洁拍一集领90块钱,工资并不比普通工作人员多多少,但这丝毫不影响她对拍摄品质的追求。为了追求艺术完美,她大胆地采用了以西洋电声乐器作曲的云宫迅音作为片头曲,这在当时是一种创新,却遭到很多专家的反对,被媒体批为“太洋气”,质疑传统文化怎么能有电子音乐。她顶着各方压力,坚持自己的主见,即使得罪了很多领导和专家,也从不让步。而现在回过头来看,这首电子音乐片头曲不但理念超前,而且表现力丰富,非常契合《西游记》的格调氛围。杨洁导演曾称:“《西游记是我心中永远的一个结、一个病,十年我没看过它。”可以说,西游记是杨洁导演用尽了“洪荒之力”拍出的经典。因为认真,因为负责,因为执着,也让它成为难以超越的丰碑。它已不单是一部电视剧,更是老一辈艺术家们血和汗凝结成的艺术品。

【立意角度】艺术创作是否具有生命力,与艺术工作者自身的品质息息相关。拍摄《西游记》,杨洁尝尽辛苦,历经千难万险,一直在苦苦支撑默默地发光发热。用自己的话说,们是在搞艺木,我们没有为钱,没有为名,没有为利”。

《西游记》的拍摄,辛苦到让人难以忍受——面包发霉、供水不足、中暑晕倒、演员演、资金不足……但这些困难都没有难倒杨洁导演,她一直秉怀初心,坚持拍摄。正是因为的坚守,才留下了那部回放多次也依然让人感动,让人共同记忆和怀念的经典

创新是文化永葆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想让一部作品流传千古而不被时代所淘汰,创新

无疑是为其注入活力的不二法门,杨洁导演就住了这一关键。为了追求完美,大胆采用使用了电子音乐作曲的《云宫迅音》作为片头曲,这在当时是一种创新,可以说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审美,为《西游记》的经典塑成注入了活力。

杨洁导演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使得她对拍摄要求近乎苛刻。1986版的《西游记》前后拍摄6年,杨洁导演为了一个好镜头不惜踏遍万水千山,甚至承受病痛的折磨。这种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让演员有了更深刻的角色体验,也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冲击力。

【适用话题】(1)奉就。(2)磨炼。(3)创新。(4)认真负责。(5)担当。(6)坚守。

 

史铁生:轮椅上的“站立者”

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1969年赴延安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治疗结束之时即轮椅生涯开始之日。1974年起到某街道工厂做临时工,

30岁时患上严重的肾病,从1998年开始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史铁生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务虚笔记,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散文集《我与地坛,随笔集《病隙碎笔等大量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他的作品有着浓重的哲学意味,兼具生活的温情和对宿命抗争的坚强。

史铁生以睿智的言辞,思考着生与死、残疾与爱情、苦难与信仰,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曾自嘲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如今,他虽然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永远是轮椅上的思想巨人,而他面临残疾病痛时的坚韧不拔和豁达超脱,也让他成为无数人的精神偶像。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说:“铁生走了,我却哭不出来,因为平素看铁生谈起死亡,早已从容淡定,我相信他愿意我和朋友们也带着那份从容送他远行。”作家刘庆邦得闻噩耗不禁流泪:“铁生是一位坚强的作家,纯粹的作家,伟大的作家。他在文学创作和生命哲学方面都有极高的建树。铁生代表着中国作家的良心和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度。”

【立意角度】幸福不是权利、名誉、地位、金钱、美色,幸福应当是一种心灵状态。即使你生活贫穷,但一家人其乐融融,你也幸福;即使你疾病缠身,但有亲朋的关心照顾,你也幸福……史铁生活了59年,其中有37年是在轮椅上度过的,他痛哭过,他彷徨过,他绝望过,但坚强和勇气最终战胜了恐惧和绝望,他感受到了生命的美好,因而也是幸福的。史铁生说“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没错,他的身体是永远也站不起来了,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但他以睿智的言辞,思考着生与死、残疾与爱情、苦难与信仰,表达了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为人们树立起了一座不倒的精神丰碑,成了无数人“站起来”的精神偶像。

史铁生以面临残疾病痛的坚韧不拔和豁达超脱,用淡看生死的睿智与勇气,努力战胜了病痛的折磨。他,苦了自己,却以中国作家的良心为人们树立起永恒的精神丰碑。

【适用话题】1)幸福。(2)坚强。(3)豁达。(4)善待苦难。


有帮助
--
没帮助
--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文学名著人物素材

相关内容

热门

烟火古今辉映 诗酒须趁年华 烟火古今辉映 诗酒须趁年华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8)班 王晓妍 辅导老师:魏雪霞 缘初起:同气连...
漫步洛阳,怦然心动 漫步洛阳,怦然心动洛阳魏书生中学九(3)班李昭苑 辅导老师:乔丽娜 三说过:“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
流过隋唐大运河的一滴水 流过隋唐大运河的一滴水洛阳地矿双语学校2021班 陈勃翰 辅导老师:聂黎莉 我是一片雪,轻柔地落在熊...
惊鸿一瞥,古都岁月 惊鸿一瞥,古都岁月洛阳市双语实验学校伊滨校区八(3)班杜纯锦 辅导老师:王梦迪 枯藤老树,流水小桥...
让书香浸润心灵 让书香浸润心灵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一(5)班 刘雪纯 辅导老师:邵玫 棕褐色的木质牌匾上,白色...
生生不息,洛阳最美 生生不息,洛阳最美洛阳理工学院附属中学高一(15)班孙嘉胤 辅导老师:张云 行走在秋意的洛阳城中,感...
我是一滴洛河水 我是一滴洛河水洛阳理工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一(17)班 彭羽欣 辅导老师:杨 杰 我是一滴水,自九天而...
绝知此事要躬行 绝知此事要躬行洛阳市第三中学高二(2)班李忻芮 辅导老师:曲艳艳 司马光有诗:“若问古今兴废事,请...
洛阳礼赞 洛阳礼赞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20)班 宋俊鸽 辅导老师:李真真 踌躇许久,忐忑下笔,坦然地讲,我...
我是“中华第一龙” 我是“中华第一龙”洛阳地矿双语学校五(2)班 谭智文 辅导老师:杨柯楠 黑暗与潮湿笼罩着我周身,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