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出发吧
洛阳市中信小学六(1)班 林映含 辅导老师:谢雅丽
我的家庭是个充满艺术感和浪漫的家,我和爸爸、妈妈最大的共同爱好就是走出家门,去用自己的眼睛看遍世界美好,去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大好河山。我们看过宏伟壮观的港珠澳大桥、浪漫梦幻的迪士尼城堡、庄重严肃的天安门升旗仪式、古色古香的乌镇长廊……我们为了记录下这些美好时光,全家共同创作了原创歌曲《出发》。
这首歌由爸爸作曲,妈妈作词,我和爸爸演唱。它鼓励人们多走近大自然,读万卷书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行万里路。在洛阳最美的四月,牡丹花盛开的时节,我们到洛阳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拍摄《出发》MV。
首先,我们来到了隋唐洛阳城遗址。穿过盛唐洛阳城的城门——定鼎门,映入眼帘的是天街。站在天街,回望定鼎门前的骆驼蹄印,我仿佛看到许许多多的西域商人骑着骆驼,带着货物,穿过定鼎门走上天街,踏进繁华的洛阳城。跟着他们的脚步一路向北,我仿佛踏上了横跨洛水的天津桥,偶遇了乘车路过的白玉郎。此时我脚边的一株小草经过春雨的滋润,刚刚探出小脑袋,我的耳边顿时响起了“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我想,1200多年前的韩愈,也许也是站在我脚下的这块砖上,望着我脚边的这株小草,吟出了这样的千古名句。这是一场穿越古今千年的对话。
只有出发,脚踏千年的天街,手摸古老的城墙才能与历史零距离接触,感受诗句背后的故事。
我们拍摄的第二站是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由12万个三彩陶艺单元做成的穹顶,犹如被风吹满的船帆;三彩陶吊灯的光影变幻,犹如流动的大运河,波光荡漾,秀美壮阔。通过馆内文物的陈列展览,讲述了隋唐大运河的历史变迁。隋炀帝开凿的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连通南北,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孕育了独特的文化与习俗,见证了隋唐的繁华盛世。
只有出发,拥抱青山碧水,走近历史文化,才能在蝉鸣声中仰望星空,感受河洛文化的博大精深。
最后,我们走进了三彩文化创意园。在那里三彩制成的花纹多样、颜色各异的盘子和各式各样的三彩马和唐俑深深吸引了我。听了工作人员的讲解,我了解到唐三彩是为宫廷艺术而诞生的。初期,它以黄、绿、白三种颜色为主,因此得名“三彩”。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三彩逐渐丰富了色彩和造型,增加了红、蓝、紫等颜色的运用,器物的制作也更加精细和繁复。唐三彩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三彩体验区,我亲手制作了牡丹花图样的三彩盘,原来烧制之前的釉色都是深浅不一的橙红色,烧制后才会变成红、绿、黄等彩色。手拿亲手制作的三彩牡丹盘,我才明白原来非遗传承的手艺并不简单!
只有出发,忘掉工作,放下书包,走进研学课堂,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才能更好地把这些手艺和文化传承下去。
《出发》MV拍摄完了,但属于我们的“出发”才刚刚开始。
出发,给了每个人走出房间,面向自然的勇气和动力,用我们黑白分明的双眼,去看这五彩缤纷的世界。出发,让我们攀上高峰,越过山涧,倾听蝉鸣,寻桂花香,邀三五好友,携家人亲眷,行走河南,了解河洛文化,读懂中国,热爱大好河山。
让我们出发吧!
洛阳市零一四学校老师胡志霞点评
本文以“出发”为切入点,层层展开,构思新颖,选材独特又贴近现实生活。小作者以三口之家的视觉,写出了他们在洛阳牡丹花盛开的时节,到洛阳最具代表性的一些地方拍摄MV《出发》时的所见所闻所思,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对家乡洛阳的深情。“出发”一词,富有深意,意味深长,是初心,是起点,也是永恒的追求。结尾呼应题目,浑然一体,灵动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