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洛阳客家纪念馆
洛阳市未来小学五(7)班 魏明恺 辅导老师:程玉姣
暑假里,我到福建旅游,参观了南靖土楼。听导游叔叔讲解,古时候从河洛大地迁徙至此的客家人建造了高高的土楼,守护了客家人的安宁。来自河洛大地的我,对客家人的前世今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回到洛阳后,我查阅到洛阳有一座客家纪念馆,趁着假期,我来到这里参观。
一进展厅,我看到了一棵大树矗立在展厅中央,这棵大树寓意扎根千尺的河洛沃土与生活在九州的客家子女。
接下来的展厅“原乡”,向我们展示了河洛文化的博大精深。展厅旁的立体画上,古人有的在读书,有的在悠闲地下棋,有的在林中弹琴,展开了一幅汉魏洛阳城的繁华画卷。
站在“离乡”展厅的迁徙图前,我仿佛穿越回了1700年前,来到战乱频起,百姓流离的西晋王朝。跟着南迁队伍一起,为逃离战乱,由河洛出发,离开中原,开拓疆土,披荆斩棘寻找新的家园。经历了5次大规模的南迁,中原汉民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系——客家民系,客家人在他家生根发芽,让河洛文明遍地开花。
“他乡”展厅的土楼模型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最初的土楼是为了在战乱频发的年代起到防御作用。土楼十分高大,土墙很厚,窗户很小,慢慢地就变成了一种建筑风格。厚实的土墙并没有隔绝这个世界,人们居住在此,更加的亲密。投射在土楼模型的动画短片,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客家人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习俗。短片里传来一首客家童谣,旁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跟着哼唱了起来,原来他是一位客家人,前来洛阳寻根问祖。这一首熟悉的童谣使他热泪盈眶,引发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
在洛阳新赋厅,我看到了许多洛阳制造的高科技产品,从深海到陆地,从陆地到天空,从天空到宇宙,处处都有“洛阳智造”的足迹。这一件件产品,向我们讲述了洛阳奋斗的故事和未来的故事。
走出纪念馆,耳畔响起《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我不禁感叹:我们生活在繁荣昌盛的时代,不必经历客家先祖颠沛流离的生活。我为祖国的强大而感到骄傲。
五洲客家音,四海桑梓情。就像客家围屋构造所展现出来的那个“回”字那样,客家儿女无论走得多远,身在何处,都要记得回家看看,看看洛阳的变化,感受洛阳美好的今天。
洛阳市外国语初级中学老师杨卫华点评
天下客家,根在河洛。文章以主题展厅为脉络,将故事线与情感线体现在整个游览线路中,讲述了跨越千年的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的渊源。文字质朴,具有时代的思想内容,是平实之作。
摘自《第四届洛阳市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优秀作文集》小学卷
上一篇:参访兰考焦裕禄纪念园
下一篇: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