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山造水造中华
洛阳东方外国语学校九(2)班 白璐 辅导老师:姚向利
岁月泼墨,缀下繁花,盛开的是中华五千年来孕育的传统文化;时序流转,丹心永固,游走于河南的这片土地之上,总觉脚下步步都能生出这灿烂的中原文化之花。
如果你问我,我眼中的河南是怎样的?我大抵会这样回答……
我眼中的河南,是每一场没有输过的民族大义,是洪水中八方支援的众志成城,是炎黄巨塑下的“土”,是黄河浮桥上的“歌”,是照看石窟的“月”,是缠绵山头的“风”,是河南开封的《清明上河图》,是十三朝古都中沉默着的辉煌。这中原的灿烂古今,如那天空中的浩瀚星辰,说不完,也说不尽。
峥嵘岁月,显中原精神
沧桑岁月,看寰宇风云。东海扬尘,渊亭泽汇。但前辈筚路蓝缕,慷慨就义且义无反顾。不曾忘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不曾忘焦裕禄在兰考时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曾忘七月二十日中原儿女用身躯抵抗洪水的坚持……中原儿女始终探寻着生命的真谛,彰显中原的精神,“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文化腾飞,谱中原新篇
泱泱华夏五千年,中原文化占多半。《礼记》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原文化借科技之手,一次又一次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出来。从昔日盛唐的繁荣到今日的《唐宫夜宴》让我们感受到唐时的辉煌,从诗中对洛神的唯美描写到《水下洛神》给予我们视觉以美的冲击,河南一次又一次因文化的出圈给我们带来自豪。“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什么是河南?我想,是“远赴人间惊鸿宴,一睹人间盛世颜”的壮阔云海,是“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的美丽风光,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清新秀丽,还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滔天骇浪。那“若问古今兴废事”的古都洛阳,更是让我魂牵梦萦。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河南,过去它是李白口中的盛唐,是炎黄的故乡,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发祥地;如今,河南是麦地的金黄,是天下的粮仓,是我国交通的心脏,是食品企业的天堂,更是弘扬我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的那只“领头羊”。我是如此热爱这片土地!在这里,我真正地读懂了中国……吾辈愿以自强和奋斗的精神,为青春涂抹一层亮丽的底色,以天下为己任,努力建设我脚下这片神奇的土地——大美河南。
什么是河南?造山造水造中华!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教师闫爱珠点评
此作完全契合“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大赛主题,将中原的山水、文化完美融合,写出中原精神与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之处。由自然到人文,从古典到现代,构思精巧,思路清晰,成语、诗句信手拈来,运用得恰到好处,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体现了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强烈的使命感,卓越突出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