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地区:安徽、河南、山西、江西、甘肃、陕西、黑龙江、吉林、宁夏、新疆、青海、内蒙古
【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双奥之城 | ||
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 | 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 | |
比赛成绩 | 中国奥运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二;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 中国冬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三,奖牌榜第十一;冬残奥代表团名列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均创历史最好成绩 |
群众体育 | 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 |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为现实 |
科技亮点 | 世界跨度最大钢结构场馆“鸟巢”;场馆污水处理再生利用率达100% | 智慧场馆和智慧服务:“分钟级”“百米级”精准气象预报 |
交通支持 | 全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助力奥运 | 京张智能高铁冬奥列车开行;全国高铁运管里程超4万公里,居世界第一 |
国家经济 | 国内生产总值:31.4万亿元(2008年) | 国内生产总值:114.4万亿元(2021年) |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未来前行,你将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字。
【题目解析】
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作文命题在材料的选择上和2019年、2020年一样,注重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将时代和小我紧密相连,既落实了教育以德育为本的宗旨,又充分彰显了语文经世致用的学科特点。
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作文审题难度不大,材料以图表的形式从比赛成绩、群众体育、科技亮点、交通支持、国家经济五方面将2008年奥运会与2022年奥运会进行了全方位对比。
两次奥运会的内容占比较多,但却只是一个写作的起点,是引子,是例子,立意重点在“引导语”上。
“引导语”的含义:(1)引导青年考生感受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激发家国认同意识;(2)激励生逢大有可为时代的考生向新时代有为青年跨越成长;(3)题目不仅仅停留在2008 年—2022年这一时间段的跨越,而是展望未来,召唤青年一代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4)“卓越永无止境,跨越永不停歇”,这是总结,是说前进中的中国,也是在激励青年,将“小我”融入“大我”,砥砺前行,不断跨越。考生要立足文本,审题构思。
题目要求考生“结合以上材料”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写作主题为“跨越,再跨越”,“跨越”包含正向的由此及彼的发展变化,从时间上讲,是2008年的中国相对以前的跨越;“再跨越”则又是在“跨越”基础上的新发展,具体来说包含2022相对于2008的跨越,更包含未来的不断跨越。题目本身呈现递进式结构。考生的写作身份是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的青年考生,是由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跨越的青年考生。
考生在写作时,最后落脚点要体现出作为当代青年应该为国家发展如何尽心尽力,如何从自身做起,从而体现出青年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既要跳出个人的狭小拘囿,关心国家,关注未来,视野放宽、放远,不要沉浸在“小我”的悲悲切切中;同时又要明确如何从自身做起,脚踏实地,发挥自身特长,行之有效地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发展和提升思维能力”是学生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目标,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已经越来越注重对考生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因此,在写作时,考生要认真审题,注意作文主题为“跨越,再跨越”。考生可以自命题目,体现创造性,但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再”字。可以从“跨越”入手,但一定要注意从跨越到再跨越这样的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体现出对国家未来和个人未来发展的畅想与规划。在写作时体现出思维的逻辑性和层递性,这也是特别能够体现写作等级区分的一个重要方面。
2022年全国乙卷高考作文为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从任务的设置和考核的方向上,本题目都是2021年全国甲卷的一个变式。两个题目,一个立足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一个立足于中国两次奥运会的跨越发展,都在立德树人,引导青年考生思考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关系。2021年全国甲卷在任务部分直接点明“可为与有为”的关系,2022年全国乙卷在导语部分暗示考生将“小我”“融入民族复兴的澎湃春潮”。在考查价值观的同时,两个题目都增加了思维考查力度。2021年全国甲卷的任务部分设置的是二元思辨问题,2022 全国乙卷设置的是“跨越,再跨越” 的递进式思维结构。且2022年全国乙卷文字内容多,内容部分又呈现出一系列的比较性内容,形式上有非连续文本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阅读理解的难度。再联系2021年全国乙卷、2022年全国甲卷,我们可以发现,全国卷的作文题目设置有增加思维难度的倾向。
【构思角度】
本题应该充分关注“跨越”与“再跨越”之问的内在关系。“跨越”指向已经取得的成就,“再跨越”指向未来,着眼于青年一代在未来的担当和使命。文章可从下列立意方向着手:
角度1:明晰自我责任,勇于担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将个人命运融入国家、民族的大背景下,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伟大祖国的建设。我们应该树立伟大目标,确立个人的人生方向,准确认识我们自身应该承担的责任。
角度2:拥有辩证思维,立足社会现实,从时代特征入手去分析问题。身处这个不断“跨越”的时代,依然有不和谐的声音出现。面对国际社会的指责,我们更应该树立起民族自信:
面对一些青年的“娱乐至死”“信仰缺失”的现状,我们更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从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角度3:化大为小,书写自我。面对 “跨越,再跨越”这一宏大主题,考生可以化大为小,从身边小事写起,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展现国家所取得的成就,进而表明白我态度,展现出自我担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