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河洛大地,潮涌千年文脉;龙门山色,辉映墨韵书香。自2020年洛阳市首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暨河洛校园小作家选拔赛启幕,这场文化盛事已历五载春秋,届届文学新蕾朵朵绽放,第五届《获奖优秀作文集》(小学卷、中学卷),也已经汇编出版了。从小学三年级的纯真笔触,到高中生的深邃思考;从对家乡美食的细腻描绘,到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探寻,每一篇作品都是少年心灵的真诚袒露,每一段文字都是时代精神的生动映照。愿这些带着墨香的文章,能让更多人触摸到城市的心跳,也让每个孩子在文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我的孔子像印章
洛阳市洛龙区第一实验小学安乐校区五(7)班 张菁宸 辅导老师:张晓静
你们知道吗?我有个宝贝,它可是我的心爱之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有着不平凡的来历:它是暑假我到山东曲阜孔庙参观时得到的,是一枚刻有孔子像的印章。
这枚印章是朱红色的,听说是由“尼山石”制作而成。“尼山石”出产于曲阜城东南孔子诞生地尼山,因此得名。印章由两部分组成,两厘米见方的底座以及上面站着的孔圣人像。只见他穿着长袍作揖,面带微笑,栩栩如生,一副智慧老者的模样,和蔼可亲、睿智,仿佛在对我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我从没见过如此精美的印章,雕刻工艺如此精湛。要知道我家里的印章都是四四方方的,更别说有什么人像了。我拿起这枚印章认真观察,细细抚摸。它摸起来光滑细腻,发出柔美的光泽,掂一掂还有点沉,感觉低调古朴。
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大声嚷着:“这个!这个!”连忙让老板帮我刻上名字。听说这个老师傅还是孔子的后裔呢。只见他以石为纸,以刀为笔,左手紧握料石,右手像握笔似的执刀,无名指抵住料石,微眯着眼,刻刀在他手中上下翻飞,忽深忽浅,一会儿工夫,古朴方正的三个字便落在料石上。
我惊讶不已,对老师傅崇拜极了。只见他拿起毛刷,轻轻扫去石尘,蘸上印泥,将印章妥帖地盖在宣纸上。我定睛一看,是用小篆写的我的大名——张菁宸呀!亲眼见到一块料石变成了一枚古朴雅致的印章,真是“一石一世界,一印一乾坤”,而且专属于我,我不由得惊叹老师傅的篆刻功力了得。要知道,在这长、宽仅为两厘米的地方刻字,不打草稿,字还得反写,是多么不容易。
“印者,信也。”中国印章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我爱这个宝贝。
洛阳市零一四学校老师胡志霞点评
这篇文章以一枚孔子像印章为线索,细腻地描绘了作者对这件心爱之物的珍视与情感。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既有对印章外观的细致描写,又融入了文化背景和个人体验,读来令人感同身受。若在文章开头稍作铺垫,简要说明为什么印章会成为作者的“心爱之物”,这样能让读者更快进入情境。对于篆刻过程的描写可以更加详细,例如老师傅的动作、神态等,以进一步增强画面感。
本文摘自《洛阳市第五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