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家乡汉服文化锦上添花
海燕
2024-06-13 10:53:09
0

为家乡汉服文化锦上添花

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级英才(2)班 麻帅雅  辅导老师:韩军红

 

汉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装。“中国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汉服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体现,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

近年来,在国家的倡导与支持下,借助社交媒体传播平台,以汉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引发了阵阵“汉服热”。汉服出圈,神都出彩,家乡洛阳成为汉服火爆之地。在此背景下,为家乡汉服文化锦上添花,让汉服从外形美走向文化气韵美,便能推动家乡文化繁荣发展。

汉服添国花,华贵动京城。当汉服与牡丹相遇,华服添国花,国花映华服。暖春四月,红袖轻舞溢华彩,粉裙柔情婉如诗。蓝裳湛然似碧海,青衫飘逸展风华。这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文化交融,应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汉服映古迹,时空来穿越。当夏都二里头遗址、魏晋龙门石窟、隋唐中轴线上的繁华融入汉服中时,十三朝古都的历史文化会熠熠生辉,汉服的浓厚底蕴会散发光芒。顺着历史长河漫溯,沿着汉服文化前行,唐之飘逸、宋之淡雅、明之端庄尽收眼底,只赞:“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汉服点文物,一览尽芳华。当汉服染上三彩,盛唐气象便重新浮现;当汉服沾上一粒米,运河壮观便徐徐展开;当汉服携上一片茶,古道繁华便生动演绎,透过文物,体察历史,可知“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

汉服融传统,缓缓进生活。无论是记录农事的二十四节气,还是有着丰富习俗的传统节日,与汉服联系起来,便会闪耀出绚丽的光彩。汉服添爆竹,“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洋溢着春节的喜庆;汉服升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饱含着中秋的祝福;汉服点茱萸,“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充满了重阳的挂念。节日穿汉服,汉服入传统,同时激发彼此的生命力。

俊秀公子身着唐装,玉树临风;罗裳佳人云鬓青丝,柔情万种。八方宾客齐聚神都,绚彩汉服映亮古城。

为家乡汉服文化锦上添花,让汉服文化涌入大街小巷!

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级教师魏雪霞点评

本文作者提出将汉服设计与“国花、名胜、文物、节气”等传统文化符号深度交融的发展性建议,更好地展现“年轻古都”的神奇魅力,打破流俗之见,选材不落窠臼,让人赞叹不已。

摘自《第四届洛阳市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优秀作文集》中学卷

 

有帮助
--
没帮助
--

相关内容

为家乡汉服文化锦上添花
为家乡汉服文化锦上添花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级英才...
2024-06-13 10:53:09

热门

烟火古今辉映 诗酒须趁年华 烟火古今辉映 诗酒须趁年华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18)班 王晓妍 辅导老师:魏雪霞 缘初起:同气连...
漫步洛阳,怦然心动 漫步洛阳,怦然心动洛阳魏书生中学九(3)班李昭苑 辅导老师:乔丽娜 三说过:“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
流过隋唐大运河的一滴水 流过隋唐大运河的一滴水洛阳地矿双语学校2021班 陈勃翰 辅导老师:聂黎莉 我是一片雪,轻柔地落在熊...
惊鸿一瞥,古都岁月 惊鸿一瞥,古都岁月洛阳市双语实验学校伊滨校区八(3)班杜纯锦 辅导老师:王梦迪 枯藤老树,流水小桥...
让书香浸润心灵 让书香浸润心灵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一(5)班 刘雪纯 辅导老师:邵玫 棕褐色的木质牌匾上,白色...
生生不息,洛阳最美 生生不息,洛阳最美洛阳理工学院附属中学高一(15)班孙嘉胤 辅导老师:张云 行走在秋意的洛阳城中,感...
我是一滴洛河水 我是一滴洛河水洛阳理工学院附属高级中学高一(17)班 彭羽欣 辅导老师:杨 杰 我是一滴水,自九天而...
绝知此事要躬行 绝知此事要躬行洛阳市第三中学高二(2)班李忻芮 辅导老师:曲艳艳 司马光有诗:“若问古今兴废事,请...
洛阳礼赞 洛阳礼赞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20)班 宋俊鸽 辅导老师:李真真 踌躇许久,忐忑下笔,坦然地讲,我...
我是“中华第一龙” 我是“中华第一龙”洛阳地矿双语学校五(2)班 谭智文 辅导老师:杨柯楠 黑暗与潮湿笼罩着我周身,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