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游愚公故乡
洛阳理思实验学校小学部五(3)班 姚越淇 辅导老师:李国丹
愚公移山宁不智,精卫填海未必痴。小时,便听妈妈讲《愚公移山》的故事,对其移山之举敬佩不已,亦对山高、人微如何能移山产生疑惑。今日有幸,随家人来到愚公的故乡——济源的王屋山一探究竟。
立于山脚下,放眼望去,山真美呀!郁郁葱葱的树木与火红的枫叶交织,带来秋日的绚烂。山真高呀!仿佛从天上垂挂下来,令人望而却步。妈妈似看穿我的心,笑着说:“相传王屋山有神君,登山者心若执着,必有神助,轻松登顶。”“凭己亦能,不需神助!”我高呼。未出师,岂能自败威风,边想边拉着妈妈一头扎进茂密的树林中。
我们沿路拾阶而上,两侧林木高大,遮天蔽日,偶有鸟鸣却不见踪影,甚是无趣。翻过一道山梁,透过密密的枝叶,看到了王屋山山顶,顶有塔,朱红飞檐。似前路有望,我又振作精神。
不知走了多久,出现多条若隐若现的羊肠小道与大路交叉,通向密林深处。路上,游人渐少,游客大多选坐索道直达山顶。这时我已是汗流浃背,面对索道的“诱惑”,心动不已。“凭己之力”的豪言壮语早已飘向九霄云外。
还未开口,妈妈便又拉着我继续前行。通往山顶的崖壁上,贴着一道直且长的台阶,陡峭狭窄,无扶手,需贴崖而登。在妈妈的一再鼓励下,我硬着头皮倾身向前,手脚并用,不敢有丝毫松懈,登至山顶已是手酸脚麻,腿如铅灌,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起不来了。
“还记得你的疑感吗?”妈妈柔声说,“愚公人微却志坚,他用生命的柔软同坚硬的石头搏斗,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无论崇高还是渺小,总要有自己的追求,要有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执着和坚守。刚才,你正走着和愚公同样的路。”
听完妈妈的话,我咬牙起身,扶栏向南眺望。天地相交之处,有一片明镜般的光亮,那是小浪底水库吧!愚公执镐挥锄的画面,竟与工人们筑库修坝的场景相重合,浮现于眼前。突然,我觉得愚公离我们是这么近,在每一个勤劳奋进的河南人身上,都能看见他的影子。从历史深处吹来的风,依旧从王屋山走过,一山的树木像是一起为愚公鼓掌,那掌声,响彻中华。
洛阳市外国语初级中学老师杨卫华点评
登顶王屋山,感悟愚公志。文章最大的亮点在于通过身体力行,毫不松懈的登山,生动诠释了愚公移山的精神。细节描写生动逼真,结构首尾呼应,思路清晰,语言雅丽,情感真挚,深切题旨之要。
摘自《第四届洛阳市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优秀作文集》小学卷
上一篇:独具魅力的河南
下一篇:参访兰考焦裕禄纪念园
2024-07-02 10: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