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河洛大地,潮涌千年文脉;龙门山色,辉映墨韵书香。自2020年洛阳市首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暨河洛校园小作家选拔赛启幕,这场文化盛事已历五载春秋,届届文学新蕾朵朵绽放,第五届《获奖优秀作文集》(小学卷、中学卷),也已经汇编出版了。从小学三年级的纯真笔触,到高中生的深邃思考;从对家乡美食的细腻描绘,到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探寻,每一篇作品都是少年心灵的真诚袒露,每一段文字都是时代精神的生动映照。愿这些带着墨香的文章,能让更多人触摸到城市的心跳,也让每个孩子在文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追寻玄奘不屈的精神
洛阳市天津路小学六(7)班 黄一航 辅导老师:王璐
“客从河洛来,伊水自远方”,河南洛阳,地处中原腹地,北倚邙山,南靠万安山。奔流不息的洛水与伊河,犹如两条银色的丝带,将这座城市紧紧相拥,见证着河南人民的信仰与面貌。
太阳高挂空中,历史的画卷在洛阳城徐徐展开,一个个风云人物跃然纸上。明代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妇孺皆知,刻画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等脍炙人口的人物。而那慈悲心肠的唐僧的原型,便是法师玄奘,一位来自洛阳偃师的传奇人物,西行取经,历经千辛万苦,最终将佛经带回中原,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公元602年,在洛阳缑氏镇,一位注定影响千古的人物在此诞生,他便是玄奘。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13岁出家为僧,后游历各地,四处学习经论,然而各师所说不一,经典也存在差异。一颗求知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巨树,化作西行求法的坚定信念。
公元629年,玄奘收拾行装,从长安出发,踏上了西行求法的漫漫征途。他一路向西,经敦煌、新疆及中亚等地,辗转数年,历经千辛万苦抵达印度佛教中心的那烂陀寺。在那里,他心无旁骛,潜心修习多年,声名鹊起,游历数国又返回那烂陀寺。最终,公元645年,玄奘带着大量佛经凯旋长安。
归国之后,玄奘受到唐太宗的召见,住在大慈恩寺,并开始了浩大的翻译佛经事业。他的一生,是锲而不舍,是求知若渴,是百折不挠的完美体现,正因其不屈的精神,才使他流传千古,成为不朽的传奇。
我敬仰河南这些像玄奘一样不畏艰险、追求真理的先人们,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不仅要传承河南灿若星河的历史文化,更要学习他们不屈的精神,以饱满的姿态、坚定的步伐,去创造属于我们的辉煌未来。
洛阳市未来小学老师耿盈点评
文章视角独具一格,选择《西游记》中的人物原型玄奘为讲述的核心,围绕其西行求法的经历,传递玄奘的不屈精神,更表达出对于故土的热爱之情。文章的结构清晰,语言生动。
本文摘自《洛阳市第五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