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河洛大地,潮涌千年文脉;龙门山色,辉映墨韵书香。自2020年洛阳市首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暨河洛校园小作家选拔赛启幕,这场文化盛事已历五载春秋,届届文学新蕾朵朵绽放,第五届《获奖优秀作文集》(小学卷、中学卷),也已经汇编出版了。从小学三年级的纯真笔触,到高中生的深邃思考;从对家乡美食的细腻描绘,到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探寻,每一篇作品都是少年心灵的真诚袒露,每一段文字都是时代精神的生动映照。愿这些带着墨香的文章,能让更多人触摸到城市的心跳,也让每个孩子在文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屹立在我心中的“竹”
洛阳市安徽路小学六(2)班 李茏飞 辅导老师:张洁
我从小就爱竹,不仅是因为竹的高雅与挺拔不屈的品性,更因为竹在我心中就是朴实无华的洛阳人民的代名词。
交警于叔叔就是竹的典型化身。他常年坚守在离校门不远处的一个大型十字路口,挺拔屹立的身影,如竹般扎根在我的心里。
每当我上学时,都能看见于叔叔在道路中央指挥交通的身影,有时我上学来得早,天刚蒙蒙亮,还没有到上班、上学高峰期,路上车流量少,我就会看见他在清理和打扫交警亭,有时还会练习交通手势。有时我来得晚,内心焦急,怕迟到,但在于叔叔三下五除二的指挥之下,路口车流平顺,我总能按时到校。每次当道路被围得水泄不通时,他就摆一摆手势,吹一吹哨子,道路就像被他打扫了一般干净。
在上学的早班公交车上,我也经常能听到去超市抢鸡蛋的老人之间的谈论:“看,又是这名交警。自打我家住这条路旁边,这名交警就仿佛一个闹铃,我6点起床,他6点到岗,练习吹哨和手势。节假日时,鸡蛋难抢,他5点就到岗了,开始练习吹哨和手势。用这个闹铃,没有一次我的鸡蛋是抢不到的。”“对呀。”王大爷附和道,“我每天都有去公园练剑的习惯,但是3年前这个交警啊还没有来到这里,导致我家门口堵得水泄不通,根本出不去家门,就连送我孙子也经常迟到。现在于交警来了,道路被他管理得井井有条。我练完剑还有充足的时间送我孙子。”
的确,于叔叔行走在时尚洛阳繁华的街道与古韵的巷隅之间,成为洛阳这座城市不可缺少的部分。于叔叔不畏天气恶劣,不畏严寒酷暑,每当晨光突破黎明,他准时到岗。他那整洁的制服、熟练的手势与挺拔的身姿,无不体现着洛阳交警的敬业精神。
在洛阳,像于叔叔这样勤劳奉献的人还有很多,他们是最平凡的人,也是最可爱的人。
洛阳市东方第二小学老师袁培玲点评
文章立意新颖,以竹喻人,将竹子的品性与洛阳交警于叔叔的形象紧密相连。通过上学途中的见闻和老人的谈论,多角度展现于叔叔坚守岗位、疏导交通的尽责形象。小作者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行文语言流畅,细节丰富,结尾升华主题,赞美了众多像于叔叔一样勤劳奉献的河洛人。
本文摘自《洛阳市第五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