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河洛大地,潮涌千年文脉;龙门山色,辉映墨韵书香。自2020年洛阳市首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暨河洛校园小作家选拔赛启幕,这场文化盛事已历五载春秋,届届文学新蕾朵朵绽放,第五届《获奖优秀作文集》(小学卷、中学卷),也已经汇编出版了。从小学三年级的纯真笔触,到高中生的深邃思考;从对家乡美食的细腻描绘,到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探寻,每一篇作品都是少年心灵的真诚袒露,每一段文字都是时代精神的生动映照。愿这些带着墨香的文章,能让更多人触摸到城市的心跳,也让每个孩子在文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窗外有束光
洛阳市联盟路初级中学八(7)班 耿乐 辅导老师:高春艳
我的记忆中有一扇窗,那扇窗在我小学二年级遭遇一场意外后,成为我与外面世界的唯一联系,也承载着我无数的渴望与憧憬。
车祸发生得猝不及防。那天,我和小伙伴在家门口的空地上玩,一辆汽车朝我冲了过来。接下来的事情变得模糊不清,我只记得一阵剧痛,然后便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当我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的ICU病床上,周围弥漫着刺鼻的消毒水味,各种仪器发出嘀嗒嘀嗒声。我的身体仿佛被撕裂又重新拼凑起来,每一处都传来钻心的疼痛。
在医院的日子是痛苦的煎熬。伤口的疼痛、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以及对未来的恐惧,像浓重的阴影一般笼罩着我。每天,我只能望着病房那扇小小的窗户,看着窗外天空的颜色不断变化。清晨,阳光温柔地洒进来,那是希望的感觉,但很快又被身体的疼痛所淹没。窗外偶尔会有小鸟飞过,它们自由自在地在空中翱翔,那灵动的身姿让我心生羡慕。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像它们一样,摆脱病床的束缚,在广阔的天空下自由奔跑。
住院的日子漫长而单调,医生和护士进进出出,家人也一直在身边照顾我,他们的脸上总是带着关心和担忧。可我明白,他们无法真正体会我内心的痛苦。我想念学校的小伙伴,想念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声,想念课间和同学们一起玩耍的快乐时光。而现在,我只能被困在这小小的病房里,与痛苦作斗争。
终于,经历了漫长的治疗后,我回到了家,本以为回家会是一种解脱,但我发现自己仍然没有真正的自由。由于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我不能像以前一样随意走动。家,此时也是一个无形的牢笼,我坐在窗前,看着外面的世界,窗外是熟悉的街道,邻居们来来往往,孩子们嬉戏打闹。我看到小伙伴们背着书包上学的身影,他们的欢声笑语传进我的耳朵,却让我无比失落。
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可以自由自在地奔跑在街道上,可以去学校学习,可以在课间和同学分享小秘密。那时候,窗外的世界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我常会盯着窗外的一棵树发呆,看着它的叶子在风中摇曳,仿佛在向我招手,邀请我去拥抱外面的阳光和微风。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试着在家人的陪伴下到窗边站一会儿,感受外面吹来的风。那风拂过我的脸庞,带来了自由的气息,让我对完全康复充满了期待。
如今,每当我回想起那段日子,那扇窗以及窗外的世界依然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那段经历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自由的可贵。那窗外的世界,在我最痛苦的时候,成为我心中的希望之光,也成了我成长道路上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一级教师傅幸润点评
《窗外》的小作者以“窗”为眼,将天地入怀,构筑了生命劫波中的精神突围。文中的意象对照交叠,形成极具张力的生命图景:刺鼻药味与温柔暖阳对撞,病房孤寂与街巷喧闹互映,ICU的消毒水与仪器声织就了现实樊笼,而窗外流云、飞鸟与树影却悄然铺展自由经纬。灵动的“树叶招手”暗藏生机勃发的密码,当自由的风最终穿透窗棂,困顿与希冀已凝成露滴青瓦——既折射苦难之重,更迸射希望之光。
本文摘自《洛阳市第五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