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河洛大地,潮涌千年文脉;龙门山色,辉映墨韵书香。自2020年洛阳市首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暨河洛校园小作家选拔赛启幕,这场文化盛事已历五载春秋,届届文学新蕾朵朵绽放,第五届《获奖优秀作文集》(小学卷、中学卷),也已经汇编出版了。从小学三年级的纯真笔触,到高中生的深邃思考;从对家乡美食的细腻描绘,到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探寻,每一篇作品都是少年心灵的真诚袒露,每一段文字都是时代精神的生动映照。愿这些带着墨香的文章,能让更多人触摸到城市的心跳,也让每个孩子在文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千年古都,锦绣洛阳
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附属中学学府校区七(12)班 龙翊铭 辅导老师:周鎏鑫
洛阳,在我心中,你宛如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镶嵌在华夏大地上,散发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你是古老文明的摇篮,承载着千年的文化积淀。每一条古巷,每一块石板,都仿佛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你是文人墨客的眷恋之地,王昌龄远离故乡时,仍深情吟出“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足见对你的相思断肠。
你还是繁花嫩叶钟爱的地方。春风微拂,万物复苏,轻柔的微风吹皱了一湾碧水,也吹开了岸边的似锦繁花。“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的花一到春天,刹那间全开了,远远望去,那叫一个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花朵们你挤我,我挤你,谁也不让谁,都想展露自己的美丽芬芳。不过,要说谁最出名,那必然是有“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美誉的牡丹了。能让诗人写出如此千古佳句,可见牡丹开放时的国色天香,雍容华贵。四月时节正好,娇艳欲滴的牡丹花在绿叶的衬托下翩翩起舞,如同一位仙女在人们面前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为洛阳的春天更添一抹画龙点睛般的色彩。那颜色五彩缤纷,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在洛阳,牡丹不仅是一朵花,还可以做成一道美食——牡丹鲜花饼。洛阳牡丹鲜花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相传是武则天发明的,制作过程是一场匠心与自然的完美融合。精选的面粉经过精心揉制,成就了那酥脆的外皮;而新鲜的牡丹花瓣经过细致的处理,保留了娇艳的色泽和馥郁的香气。在烘焙的过程中,两者相互交融,化为了这一口口令人陶醉的美味。当精致的纸盒被轻轻打开,一股淡淡的花香便悠悠飘散开来,仿佛瞬间将人带入了洛阳城那片牡丹盛开的花海之中。金黄的外皮宛如阳光洒落在大地上,泛着微微的光泽,细腻的质感让人迫不及待想一探究竟。咬上一口,酥脆的外皮在唇齿间发出轻微的声响,那纯净而又浓郁的味道,仿佛每一朵牡丹都在舌尖上绽放,诉说着洛阳的故事与传奇。
“洛阳城里儒风起,一代文宗出此门。”洛阳不仅有美丽的景色和好吃的美食,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此驻足停留,留下千古传唱的经典诗篇。但直到我来到龙门石窟,才真真切切感受到龙门石窟的魅力所在。远山如黛,白皑皑的雾如一层纱衣般披在山上。微光透过树叶,倾洒在土壤上,投下一圈光晕。清风拂过,抬眼望去便是数不清的佛像。它们小的只有拇指大小,大的有几米高,浑身上下都透露着端庄肃穆的气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一万五千尊佛像营造了这庄重寂静的气氛,其中不仅透露出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更是在进行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我们看到的是璀璨文明,也是厚重历史。在这些佛像中最著名的,当数有“东方蒙娜丽莎”之称的卢舍那大佛了。佛像上的每一笔,都是几千年前的智慧结晶,每一道雕刻,都在诉说着几千年前的辉煌与沧桑。
在我心中,洛阳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心灵深处永远的归宿。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高级中学一级教师韩怡文点评
洛阳在飞花中、在舌尖上、在历史的沉淀里,为我们诉说着它的别样美。开篇以亲切的笔触对话洛阳,用典雅的诗词道出了洛阳的厚重和美丽。本文最大的亮点在于对花朵、糕点和佛像的细致描写,让人如见其物,如临其境,给人以感官的享受和历史的深思,立体地表现了对洛阳的喜爱和赞美。
本文摘自《洛阳市第五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