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河洛大地,潮涌千年文脉;龙门山色,辉映墨韵书香。自2020年洛阳市首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暨河洛校园小作家选拔赛启幕,这场文化盛事已历五载春秋,届届文学新蕾朵朵绽放,第五届《获奖优秀作文集》(小学卷、中学卷),也已经汇编出版了。从小学三年级的纯真笔触,到高中生的深邃思考;从对家乡美食的细腻描绘,到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探寻,每一篇作品都是少年心灵的真诚袒露,每一段文字都是时代精神的生动映照。愿这些带着墨香的文章,能让更多人触摸到城市的心跳,也让每个孩子在文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结
洛阳市伊禾小学六(4)班 滑辰瑄 辅导老师:杨嫩晓
多少年,我静静地站在橱窗里。多少年,橱窗外,游人川流不息。人们都叫我“唐三彩黑釉马”。从我数千年前出生的唐代,到繁华如梦的今朝,沧海桑田,历史巨变,对我来说,转瞬即逝。我聆听着历史的跫音,属望着文化的传承,静静地站在洛阳博物馆的橱窗里。
作为来自唐代的一级文物,我理应得到相应的尊敬,且不说尊敬,至少应当尊重我吧。还记得我刚被制造出来时,色彩是多么美丽啊!或水天一色蓝;或红日晚霞红;或湖水映晚霞;或红叶舞晴空。而现在,我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承载了华夏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可人们对待我的态度既非尊敬,遑论尊重了。人们从我的身边匆匆走过,对我视而不见,有些则随意地向我瞟一眼便移步别处,如此不屑一顾。更有甚者,对我冷嘲热讽,他们紧贴着橱窗,对我指指点点,不时对同伴说:“嘿,你看,丑死了,还配当什么镇馆之宝!”我感受到了莫大的侮辱,不知道如今现代人的审美到底变成了什么样。
多少年,我与人们之间隔了两个结,人们只会用眼睛看到关着我缺点的那个结,却不懂得用纯洁的心灵解开那个关着我优点的结。
又是一天,洛阳博物馆里人声嘈杂。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对我指指点点,大声嘲笑我的颜色与外表。忽然,我的目光被人群中一个与众不同的人所牵引,他衣着朴素,略带着一丝唐代的气息,与我想象中现代人的审美并不相符。他的目光炯炯有神,脸上带着一丝微笑,那安静而又平和的神情让人瞬间放松下来。他不像普通游客那样匆匆而过,而是手拿一支钢笔和一本笔记本,一边仔细观察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一边在笔记本上写些什么。好不容易把目光从北魏泥塑佛面像上移开的他,突然发现了我,半是惊喜,半是兴奋:“这次来洛阳博物馆,做梦都想见到的‘唐三彩黑釉马’,这么快就看到了。”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飞快向我跑来。这个衣着简朴的文物爱好者,成了我记忆中唯一一个真正在意我的现代人。他目光如炬,那兴奋而又严肃的眼神,犹如两双巧手,第一次解开了那两个系在我心头上沉重的结。
刹那间,时间静止,世界上只剩下我们两个人。“还好,文化未央。”我想。多少年,我静静地站在橱窗里,现在,心上的那两个结轰然解开。
洛阳市第三高级中学老师詹晓慧点评
这是一篇构思巧妙、情感真挚、语言优美的作文。作者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现代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希望作者在今后的写作中,能够进一步深化主题,丰富细节,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广度。
本文摘自《洛阳市第五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