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驼秋,暮雨暖
洛阳市航空实验学校七(2)班 李宗远 辅导老师:董俊杰
“铜驼陌上桃花红,洛阳无处不春风。”这是宋代诗人司马光笔下的铜驼暮雨。
河中流水脉脉,两岸杨柳依依,街巷流光溢彩,游人欢声笑语,一切显得那么宁静美好。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的铜驼暮雨。
那是两年前的中秋节,我的陶埙老师要在铜驼暮雨的广济桥畔举行他的新曲发布会,新曲的名字就叫《铜驼暮雨》。当时谢老师身穿一袭白色长袍站在河中央的舞台上,朦胧的月光和迷蒙的水汽一起笼罩在他身上,古雅深沉、如泣如诉的旋律在空气中荡漾开来,自然的美景和优美的音乐便一起入了我的心。
由于喜欢,我很快便学会了这首曲子。从那往后,我最喜欢做的事,便是一边吹曲子,一边想象铜驼暮雨的情景。在我的想象里,有一条青石板小巷,两旁是白墙黛瓦的房屋,在晚风微凉、细雨如织的秋日黄昏,一个游子牵着一匹马走进小巷,脸上带着疲惫却幸福的笑,迎着窗口透出的温暖柔和的桔黄的灯光,朝自己的家人走去。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知道,原来“暮雨”根本不是雨天的傍晚,而是隋唐时铜驼巷内人烟稠密,每当暮色茫茫,家家户户炊烟袅袅,犹如蒙蒙细雨,时人美其名曰“铜驼暮雨”。但即便这样,我还是喜欢一遍又一遍地在柔和轻缓的《铜驼暮雨》的旋律中,想象我脑海中的秋日傍晚,细雨纷飞的温馨美好的铜驼巷。
其实我也一直都很困惑,明明在人们长期以来的印象里,秋、傍晚、雨、游子,这些意象都是很伤感、很悲凉的,为何在我的脑海里,却总有一个归家的游子,让铜驼巷秋日的暮雨显得如此温暖美好?
恰好又是一年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铜驼暮雨游玩。也恰好是秋日薄暮,心里的美好油然而生时,我不再疑惑。也许,这就是洛阳吧。她繁华气派却古朴典雅的街道和烟火气息浓郁的夜市小巷,让每一个旅客都能找到回家的感觉。艳丽的牡丹年年绽开笑脸迎接世界各地的游客;慈悯的卢舍那大佛脸带宁静祥和的微笑,注视着脚下厚实的土地;滔滔的洛河,夜夜吟唱亘古不变的歌谣。身为九朝古都的洛阳,带着她的子民昂首阔步在为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这样安稳的洛阳,是河南给中国最好的礼物。
天色渐晚,当我准备回家时,看到了铜驼巷口那尊铸造精美的铜驼,它昂首引颈,似在审视尘世沧桑。它的脚下,是千年前历经烽火战乱的中原大地,而它的身旁,是脸带微笑、生活幸福的炎黄子孙。晚风渐凉,但我的心中满溢着温馨的幸福,因为我知道,暮雨纷飞的洛阳城里,有一个温暖的家正在等待我回到她的怀抱里去。
洛阳理工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教师赵新霞点评
“铜驼陌上桃花红,洛阳无处不春风。”“铜驼暮雨”作为洛阳八大景之一,曾被无数文人墨客盛赞。而小作者能另辟蹊径,从想象中的铜驼暮雨场景引入,再到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赋予铜驼暮雨以烟火的气息,温暖美好的承载。在作者笔下,铜驼暮雨也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它还是洛阳城百姓生活幸福安康的象征。
摘自《第四届洛阳市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优秀作文集》中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