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河洛大地,潮涌千年文脉;龙门山色,辉映墨韵书香。自2020年洛阳市首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暨河洛校园小作家选拔赛启幕,这场文化盛事已历五载春秋,届届文学新蕾朵朵绽放,第五届《获奖优秀作文集》(小学卷、中学卷),也已经汇编出版了。从小学三年级的纯真笔触,到高中生的深邃思考;从对家乡美食的细腻描绘,到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探寻,每一篇作品都是少年心灵的真诚袒露,每一段文字都是时代精神的生动映照。愿这些带着墨香的文章,能让更多人触摸到城市的心跳,也让每个孩子在文字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自信。
一片树叶的旅行
洛阳中成外国语学校九(4)班 王怡环 辅导老师:张琴琴
我是一片树叶,悠悠然被风裹挟着,轻轻飘落于地。那一刻,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因为我知晓,即将搭乘那股吹往河南的风,开启一场奇妙的旅程。
突然,眼前一片灯火辉煌,一座庄严雄伟的高塔突兀地映入眼帘,与人们口中所描述的全然不同。而我在此处,目睹了壮丽辉煌,仿若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徐徐铺展。我见证了老君山晚霞金顶的绝美风光,感受了黄河之水的深情滋养,领略了应天门的雄伟壮丽,仰望了中岳嵩山的巍峨高耸。我终于明白,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中华民族发祥地——河南。
风骤然止住,我掉落在地上。宽阔的马路上车水马龙,形形色色的人们来回穿梭。有的穿着现代服装,脚步匆匆;有的穿着唐装汉服,摆着各种姿势拍照留念。这时,一个稚嫩的声音传来:“妈妈,河南的简称为什么是‘豫’呢?”妈妈告诉她:“你看这个‘豫’字,拆开后是不是一个‘予’和一个‘象’?‘予’代表有、给予,‘象’就是大象。其实大自然曾给予了河南很多大象,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大象渐渐变少了。”
就在这时,我感觉自己开始向前移动,原来我粘在了一个小孩子的鞋底上,随着小孩儿来到餐馆。餐馆里,烩面、胡辣汤和牛肉汤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酒香不怕巷子深”,那浓郁的香气四方飘散,让人垂涎三尺。每一口汤,每一根面,都饱含着河南独特的风味。
一阵“咿咿呀呀”,将我从美食的香气中唤醒。细细聆听,这不就是当地有名的豫剧吗?台上的演员,脸庞妆容绚丽多彩,宛如一幅美妙的画卷。他们饰演的角色,无论是善良还是阴险,忠诚还是奸诈,都演绎得入木三分,让人一眼便能洞悉角色的内心世界。观众席上的人们也跟着一同轻声吟唱,沉浸在这美妙的戏曲之中。曲罢,满堂喝彩,这就是豫剧的独特魅力,它承载着河南的历史与文化,代代相传。在这热闹的氛围中,我感受到了古都的繁华,体会到了古老文化的魅力和河南的地大物博。
一阵强风吹过,我又被吹到了城墙上。明月当空,银辉洒下,照着我,照着城墙,也照亮了整座城。河南,这片古典与现代交织的土地,它曾经是世界中心,万国来朝的圣地。我看着它从晨曦中苏醒,大街小巷渐渐热闹起来;看着它午后热闹非凡的街市,人来人往,充满生机;看着它黄昏时分的宁静与祥和,天边的晚霞染红了半边天;闻着那馥郁芬芳的牡丹花香,置身于花的海洋。城墙上的风景依旧美丽动人,一砖一瓦似乎都在述说着这片土地的兴衰交替,让我不禁感叹这厚重中原的魅力。
“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曾经,我不过是一片随风飘零的树叶,居无定所,四处流浪,对所谓的“家”毫无概念。可当我踏上河南这片土地,一切都改变了。我随着风飘落四处,在河南的每一个角落留下我的痕迹。在老君山的金顶,感受那如梦似幻的晚霞;在应天门的城楼,见证历史的荣光;在热闹的街市,聆听豫剧的咿呀;在飘香的餐馆,品味河南美食的独特风味。
这股带着中原大地独特气息、使人感到喜悦的凉爽微风,轻轻抚过我的脉络。从此,我不再是一片漂泊的树叶。
“如今有家根自生,魂醉河南心最安。”河南,就是我的家,我的根,是我灵魂深处永远的眷恋。
洛阳市第八高级中学肖晨风老师点评
文章以一片树叶的独特视角,展现了家乡河南的自然、人文风貌,充满浪漫的想象力。无论是对美景的惊叹,还是对美食、豫剧的喜爱,都能够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由衷的赞美。结尾处化用诗句,直抒胸臆,将情感推至高潮,情真意切。
本文摘自《洛阳市第五届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