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宝藏河南,传承华夏之美
洛阳外国语学校高一(15)班 郑好 辅导老师:胡潇文
忆往昔,中华上下峥嵘岁月稠;看今朝,中华上下欣欣向荣,国泰民安。新时代,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民族精神,在中华大地上构筑起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千年来,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河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读懂中国,应了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河南文化。河南,当属农耕文化发源地,中国农业最早在中原兴起,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舞阳贾湖遗址中出生的炭化稻粒,无一不在向世人展示河南农耕的领先与发展,河南农耕文化的卓尔不群。洛阳程颢、程颐开创的宋代理学,使儒家思想达到一个新的思想高峰,成为宋元明清以来居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自《唐宫夜宴》成功“破圈”以来,河南卫视以“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不断给观众带来惊喜。赏河南春晚,品中原文化,河南作为中华民族思想的发源地,其地位无可撼动。中原地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对于历史进程的推进,为中华文化增添新的活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读懂中国,应传承“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精神。秦国最著名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为日后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是“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亦是“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的一生历经坎坷,但他直面社会现实,对人民的深刻同情,对国家的鞠躬尽瘁使河南人民为之敬佩,使中国人民为之感动。”“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至今山光水色,犹能照见他一片丹心,战场上铁骑嘶吼,兵刃铮鸣,是岳飞率岳家军抗金取得郾城大捷。河南人,有商鞅的才高识远,雄才大略;有杜甫的大义凛然,忧国忧民;有岳飞的精忠报国,浩气长存。河南人,有着中国人民最深层的精神底蕴。
读懂中国,应领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河南绮景。小浪底水库,黄河挟沙奔腾千里;中国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恒衡,四塞关河拱神岳,历九朝为都会,包伊洛瀍涧,三台风雨作高山,为传播传统文化和培养造就人才发挥了巨大作用;洛阳龙门石窟,为中国四大石窟之一,是佛教的艺术体现。河南景,是国家之瑰丽的宝地,是中国独特的古物。
伫立旷野,苍穹弥漫着难言的静穆;枕石溪畔,水月传达着无尽的幽思;听雨危楼,深巷飘散着淡淡花香。河南,是中国的聚宝盆,是中国灵气的凝聚地,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精神家园。
行走在河南黄土上,行走在河南稻谷间,只有河南,只此河南,中国的历史与河南密不可分。行走河南,读懂中国。
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高级教师田惠莉点评
作者从中原文化对中华的种种影响着手,以小见大,构思精巧,先谈文化的破圈创新,次说精神的一脉相传,再论自然人文美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好文章!
摘自《第四届洛阳市中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奖优秀作文集》中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