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写观察日记》写作点拨
【原题展示】
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了爬山虎向上爬的秘密;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终于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比安基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燕子筑巢及孵蛋的情况。我们也可以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课本要求】
1.观察日记,主要是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写观察的过程,观察者当时的心情,如果能附上图片或照片就更好了。
2.整理观察日记,在小组内分享。评一评,谁观察得仔细,内容记得准确。
一、开动脑筋议思路
同学们,阅读名家笔下的《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爬山虎“像蛟龙的爪子”,蟋蟀建造住宅的神奇,相信你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那就请你拿起手中的笔来写一写!不过,你得记住:借一双善于观察、发现的眼睛,才能挖掘大自然中蕴藏的奥秘。还有,一定要给观察日记加个漂亮的题目。
二、跟着老师学写法
相信同学们对日记并不陌生。那什么是观察日记呢?观即看,察即仔细看,观察即仔细察看。观察是一种视觉活动。观察日记就是专门记录对生活观察的一种日记,是着重训练观察能力的一种作文基本练习方式。什么又是连续观察日记?连续观察日记就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同一个写作内容,把观察到的事物发生的变化通过几则日记记录下来,并能让读者感受到事物变化的过程。同学们,写观察日记和连续观察日记也要掌握必要的方法与技巧哦!
(一)学会观察,积累素材
写观察日记需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只有对描写对象的形体、色调、质感、美感等都了如指掌,才能挥毫泼墨,尽兴驰骋,描绘出一幅幅生动逼真的文字图画来。如果对周围的事物和生活熟视无睹,缺乏必要的观察,写日记时就会感到左右为难,力不从心。下面就和同学们着重谈谈怎样观察身边的人事景物。
1.观察要有明确目的
观察,有多种多样的目的,或为了积累写作素材;或为了进行科学实验;或为了弄清楚某种“奥秘”,等等。只有目的明确,观察才有方向和重点。譬如,观察科学实验,就要观察实验当中发光、发热、发声、冒气的现象,观察色彩、形状、气味等的变化。如果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就要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的形状、大小,色彩的变化。如果观察天气的变化,就要观察云、风的变化,甚至还要观察动物、植物的相应变化。即使观察同一对象,由于目的不同,方法和角度就不同,结果也就不一样。
2.观察要全面细致
全面,就是要对事情发展的全过程,事物构成的各部分,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观察清楚;细致,就是要求观察深入、彻底,抓住人事景物的特点、规律和本质。
若观察静止的事物,就要把它的各个部分看全,每一部分的各方面的情况要看细。每一个具体事物,总是由几部分构成的。如果我们在观察的时候遗漏了某个部分,那么观察到的事物就是不完整的。譬如,我们观察一盆茉莉花,就要注意到它是由根、茎、叶、花这四部分构成的。特别是可以看得见的茎、叶、花,在观察时是不能遗漏的。如果遗漏了,我们所观察到的茉莉花就是不完整的,表达出来就不能让人清楚地知道它的整体。构成事物的各部分,又都有几个方面的因素,如果我们观察时马马虎虎,就不能准确地反映事物的特征,就不能让人对它有具体的认识,还以茉莉花为例。如果我们不注意观察它的茎的质、色和形,就很难搞清它的茎的特点;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它的叶的色和形,就很难抓住它的叶的特点;同样如果我们不仔细观察它的花的色、形、味,也很难弄清它的花的特点。反之,如果我们把这几个方面的情况都观察得很细,那么,对茉莉花的认识就不是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准确的了。
有些观察,还需要记录相关的数据,这就要用到一些观察测量的工具,如天平、温度计、尺子、酸碱试纸等。所以,观察之前,最好列一个观察提纲,写明观察的内容和所需的观察工具,同时也要准备好笔记本、笔,甚至照相机、摄像机,便于记录画面,以供事后继续细细观察。
3. 观察要多角度
有的同学可能认为,观察就是仔细地用眼睛看,只要看清楚、看细致了,就能写明白、写具体了。这样的认识对吗?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位同学观察妈妈炒花生米而写的日记:
妈妈端着一小盘花生米走进厨房。花生米那一个个小小的椭圆的身上穿着粉色的外衣。妈妈把它们一股脑儿倒进了烧热的油锅里,锅里便噼噼啪啪地响了起来,不时还有几个“调皮鬼”蹦蹦跳跳的。铲子不停地翻炒着,不一会儿,花生米就被炒得晕头转向了。几分钟过后,花生米那粉色的外衣变成红色的油外套了,并且发出嗞嗞的响声。这时,妈妈把它们铲到盘中,又往上面撒了一些玉屑似的精盐。一股香味直冲鼻孔,真让人垂涎欲滴,咬一个真叫脆,吃一粒满口香。转眼间,一盆花生米被我一扫而光。
炒花生米这样一件很简单的事,为什么被写得如此细致生动呢?主要是这位同学善于观察,多角度地观察。他对这件事观察得不仅有顺序,更重要的是没有只停留在看上,而是调动了自己的各种感官,进行了全方位观察:用眼看到了花生的形、色、态及妈妈的动作,用耳听到了炒花生发出的声音,用鼻闻到了花生的香味,用嘴尝到了花生的滋味。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仅仅用眼睛观察炒花生的过程,能给我们如此具体生动的感觉吗?当然,用更高的标准要求,如果这位同学能再动口向妈妈请教一下,动手亲自炒一炒,动脑认真想一想,那么可能写得更好一些,感受会更深一些。由此可见,我们在观察事物时,仅仅用眼睛看一看是不够的。要想使观察的收获更大、感受最深,就要尽可能多地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用眼仔细看看,用耳仔细听听,用鼻仔细闻闻,用口仔细尝尝、问问,用手仔细体验,用脑仔细想想。去观察、去调查、去体验、去分析,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细致、深入地了解事物,才能把观察到的事物说得生动、具体。
多角度观察事物,还要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事物外观的时候可以先整体再局部;观察事物发展状况的时候可以按时间顺序。这样,按观察顺序记叙观察过程就有条不紊了。
不过,有一点提醒同学们注意:用多种感官观察并非每观察一种事物都要一起用上,而是有所侧重,有的多用,有的少用,有的甚至可以不用。譬如观察植物的花、茎、叶、枝各个部分的形状、颜色、姿态、香味,“看”和“闻”是重点;观察一个杧果,“看”和“尝”是重点,“听”则大可不必;观察月亮变化的过程,“看”是重点;观察家里养的小猫,“听”“看”是重点;观察一朵不知名的蘑菇,“看”是主体,可以“闻”出一点内容,但“尝”则可能丢性命。
4. 观察要融入思想感情
不论什么景观和事物,首先要对整体、全貌有详细的了解,然后才能抓住其中一点或几点进行观察。这样写出来才形象、具体,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特别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山川景观、动物植物本身没有什么情,然而我们却因经历不同,认识、爱好有别,所以看事物也自然有了感情色彩。所以写日记要把观察时的真情实感写出来,这样的观察日记才新颖有趣。
(二)掌握格式,真实具体
观察日记的格式和日记基本一样,只不过连续观察日记是连续几则罢了。
1.题目。在第一行写。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拟题要新颖,观点要明确。如连续观察可在每段日期前再加一小标题,也可不加,视内容而定。
2.第二行写明日记的时间。即×年×月×日,星期×,最好把天气情况稍带说明,以备日后查考。
3.正文。如果正文要写的内容比较多,可以像写其他文章一样,分成几个小段来写。篇幅长短取决于所记内容,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正文的写法灵活多样。或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等形式表达,譬如,观察动物或植物的新发现时,就可以描写声音、色彩、形状,在描写过程中,展开联想,发挥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表达的语言更加形象、生动。还可以写上你的想法和心情,借此调节文章的叙述节奏,激发读者的兴趣,表达你的喜怒哀乐等感情。或表格式和坐标式记录,譬如,天文气象、生长变化、分类比较、统计数据等,其形象直观。行文时,哪些需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可根据观察内容而定。一般来说,观察细微处详写,观察粗浅处则略写。
观察日记的语言必须准确简明。因为观察日记有很强的科学性,所记内容不能虚构,应依据观察的现象如实记录,不能用 “大概、差不多”这类似是而非的词语,这对今后的查阅才有作用。
另外,写连续观察日记,它的格式也与日记相似,是几则连续的日记组成的,写作时间、日记的篇数视所记的事物而定。它要求写的是同一事物,不仅要记录自己是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在观察中有什么发现,还要写下自己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心情,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几则日记之间衔接要紧密,显示观察的连续性和事情的完整性。